星标“医工学人”,第一时间获取医工交叉领域新闻动态~

Stimvia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创新的慢性病无创疗法的医疗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捷克。 Stimvia开发了一种独特的技术,称为URIS® ,具有腓神经调节方法(eTNM®)。 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Stimvia的技术是治疗膀胱过度活跃等疾病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美国约有4000万人受到影响。同时,其以帕金森病(PD)为重点的试点研究在前期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目标是通过左旋多巴与非侵入性神经调节相结合,减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的优质生活年限,而无需进行深部脑刺激等侵入性手术。

URIS®设备是一套设计精密的无创神经调控系统,其核心在于实现精确、安全且可在家中使用的治疗体验。
1)设备结构组成
URIS®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
主控制器 (URIS I® Neuromodulation System): 这是设备的核心,一个便携式的电子单元。它负责产生精确的电脉冲信号,并可以通过内置的程序和算法进行控制。最新版本的设备(URIS II)甚至可以自主校准最佳刺激设置。
-
活性电极: 这是专门设计的、用于直接接触皮肤并传递电刺激的部件。它们被精确地放置在患者双腿的膝窝外侧(腓总神经所在的位置)。
-
中性电极: 这是一个自粘性的电极片,通常贴在患者的下腹部。它的作用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
移动应用程序: 它可以记录治疗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医生或系统后台,从而实现对治疗方案的远程监控和个性化调整。

2)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URIS®设备就像一个“外部起搏器”,但它不是作用于心脏,而是通过外周神经通路,远程、无创地调节大脑内部的“电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其结合了生物反馈和人工智能算法的闭环系统,使其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独特神经生理特征,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具体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腓总神经:治疗的目标是腓总神经。这条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一个分支,沿着腿部向下延伸,其中一部分非常表浅地经过膝关节后方的外侧(膝窝)。选择这条神经是因为它与大脑中控制运动、感觉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多个关键脑区有着紧密的神经联系。
-
经皮电刺激: “经皮”意味着“穿过皮肤”。URIS®设备通过活性电极,向皮肤下的腓总神经发送低电压、低电流的特定电脉冲。这个过程是无创的,不需要针刺或手术。
-
上行神经通路传导: 电脉冲激活腓总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这些纤维的功能是将信号从身体的末梢“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即脊髓和大脑。
-
大脑深层结构调控: 信号沿着神经通路上传,最终到达并影响大脑深层的特定结构。对于帕金森病而言,这些结构包括基底节、丘脑和大脑皮层等。这些区域在帕金森病中功能失调,导致了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
恢复神经稳态: Stimvia的技术理论认为,通过持续、精确的外部电刺激,可以对这些功能失调的大脑网络进行“重新校准”。它可以激活那些活性不足的神经元集群,同时抑制那些过度活跃的神经元集群,从而帮助恢复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平衡。这种平衡的恢复,最终在外部表现为帕金森病症状的减轻,尤其是静止性震颤的显著减少。
Stimvia近期宣布已完成其腓骨电经皮神经调节技术的临床试点研究,结果发表在《Clinical Parkinsonism & Related Disorders》(临床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杂志上。该公司表示,研究结果表明该疗法对缓解症状(尤其是震颤)和患者生活质量均有积极作用。

-
研究设计:该研究招募了12名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为期六周的时间里,他们每天使用URIS®设备进行30分钟的刺激治疗(同时服用左旋多巴)。随后是为期六周的无刺激观察期,以评估治疗的长期效果。
-
研究目标:主要目标是评估该疗法作为标准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的辅助手段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
-
研究结果:根据公司发布的初步数据,研究参与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均得到改善。具体报告包括:
-
静止性震颤显著减少:这是帕金森病最典型和最使人衰弱的症状之一。
-
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日常活动能力出现积极变化。
-
安全性: 该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证实了此疗法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研究期间未报告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为何这项技术令人兴奋?
-
开辟了“第三条道路”: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两大支柱: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和手术治疗(如深部脑刺激,DBS)。药物在初期非常有效,但长期使用会带来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等副作用。DBS手术效果显著,但它是一种侵入性手术,伴随着开颅风险、感染风险,且仅适用于特定条件的患者。 Stimvia的eTNM®疗法提供了一条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无创神经调控。它为那些药物效果减退或副作用难以忍受,但又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广大患者群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
安全性与便利性的巨大优势:
a.无创性: 这是其最核心的优势。无需开颅,没有植入物,从根本上消除了手术相关的严重风险。这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接受治疗的门槛和心理负担。
b.居家治疗: 该疗法允许患者在家中自行操作,每天仅需30分钟。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减少了频繁往返医院的奔波,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患者管理自身疾病的主动权,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
个性化与智能化治疗的典范: 集成了生物反馈和人工智能算法的URIS®系统,代表了现代医疗的发展方向。它不再是“一刀切”的治疗方案,而是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实时生理数据进行微调和优化,实现真正的“个性化精准医疗”。这有望最大化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耐受性问题。
-
补充而非替代的巧妙定位: Stimvia非常明智地将其定位为“附加(add-on)”疗法,而不是试图立即取代金标准左旋多巴。这意味着它可以与现有药物疗法协同作用,可能会增强药物效果,或帮助减少药物剂量,从而延缓副作用的出现。这种定位更容易被医生和监管机构接受,也更容易融入现有的治疗体系。
挑战与待解的疑问
尽管前景光明,但要成为主流疗法,Stimvia的技术必须克服一系列重大障碍。
障碍。
-
临床证据的“大考”尚未到来: 目前公布的仅为初步研究(Pilot Study)的结果。这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安全性和探索初步疗效,其样本量小,设计相对简单。要真正证明其有效性,必须通过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的严格考验。
a.安慰剂效应: 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中,安慰剂效应非常显著。患者仅仅因为相信自己在接受治疗,症状就可能得到改善。严格的RCT是排除这种效应,证明疗效真实性的唯一方法。
b.长期有效性:初步研究的观察期有限(6周治疗+6周观察)。神经调控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其疗效能否长期维持?身体是否会产生耐受性导致效果随时间减弱?这些问题需要数年时间的跟踪研究才能回答。
-
作用机制的“黑箱”仍需阐明: 虽然我们知道刺激腓总神经可以影响大脑深层结构,但其精确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例如,这种调控是如何具体改变基底节环路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或其他神经递质活动的?效果是功能性的(暂时改变神经元放电模式)还是结构性的(诱导神经可塑性)?更清晰的机制阐明将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和扩大适应症。
-
患者群体的异质性问题: 帕金森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症状组合(如震颤为主型、僵直少动为主型)和疾病进展速度差异巨大。初步研究的成功可能来自于筛选了特定的“应答者”。该疗法是否对所有类型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效?或者它仅对特定亚型的患者效果更佳?这是未来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
-
现实世界的商业化障碍:
a.监管审批: 获得各国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机构(如美国的FDA、欧盟的EMA)的批准是一个漫长且成本高昂的过程。
b.成本与医保覆盖: 设备和治疗的费用将是多少?能否被各国的公共或商业医疗保险覆盖?如果患者需要完全自费,其可及性将大大受限,难以广泛应用。
c.市场教育与接受度: 神经科医生习惯于药物和手术,需要时间和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他们接受并推荐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
Stimvia的eTNM®技术无疑是帕金森病治疗领域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潜力的创新。它完美契合了现代医学无创、精准、个性化、居家化的发展趋势。它不是在现有框架内的小修小补,而是试图开创一个新的治疗范式。
然而,我们必须保持审慎的乐观。在科学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和一个被临床证据证实有效的疗法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Stimvia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验证了概念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真正的考验——大规模临床试验——才刚刚开始。
最终,其前景将取决于以下几点:
-
疗效的稳健性: 在大规模RCT中,它能否证明其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
-
效果的持久性: 它的治疗效果能否持续数月乃至数年?
-
经济的可行性: 它能否以一个合理的成本被医疗系统和患者所接受?
[1] Home-based peroneal electrical transcutaneous NeuroModulation (peroneal eTNM®) in Parkinson’s disease as “add-on” treatment –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2017861/
END
撰文 | 刘帅
排版 | 周宇茜
审核 | 医工学人理事会
扫码加入医工学人,进入综合及细分领域群聊,
参与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推荐阅读
点击关注医工学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医工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