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Electronics | “PillTrek”:可吞咽的智能实验室,实时解读肠道健康密码

星标“医工学人”,第一时间获取医工交叉领域新闻动态~

胃肠道,这条贯穿我们身体的复杂通道,不仅是营养吸收和废物排泄的工厂,更是一个蕴藏着海量健康密码的“信息高速公路”。肠道内的微生物、代谢物和激素等生化指标,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消化、免疫乃至情绪和认知功能。然而,传统的肠道检测方法,如粪便分析或侵入性的活检,既不方便,也无法提供实时、连续的动态信息。现有的商业化可吞咽胶囊也大多局限于测量pH值和压力等物理参数,无法窥探其复杂的化学世界。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Electronics》的开创性研究,为我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和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等机构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一款名为“PillTrek”的集成智能胶囊。这款胶囊仅有普通药丸大小,却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微型无线电化学工作站,能够在我们体内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肠道生化之旅”。

01

极致的微型化与系统集成

“PillTrek”的尺寸仅为直径7毫米、长25毫米,体积小于1立方厘米,真正实现了药丸般的易于吞咽。在这小小的空间内,研究团队巧妙地集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微型电池、低功耗无线射频模块、以及一个能够执行多种电化学测量技术(恒电位、安培、伏安和阻抗法)的模拟前端电路。这种高度集成化的设计,使其能够与多种类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无缝对接,堪称一个可移动的“胶囊实验室”。

图1  “PillTrek”的设计理念与实物概览(改编自论文图1)

图片说明:该图展示了“PillTrek”的设计理念。a图描绘了胶囊在胃肠道中监测各种生化标志物(电解质、激素、代谢物)的概念。b图则展示了胶囊的爆炸视图,清晰揭示了其内部集成的电池、电路板、生物传感器等精密组件。d图和e图直观地显示了其与硬币和指尖的大小对比,凸显了其极致的微型化。

 

02

前所未有的多模态、多路生化传感能力

与现有胶囊仅能监测物理参数不同,“PillTrek”的核心突破在于其能够同时、连续地监测多种关键的生化标志物。研究团队为此开发了一个集成的传感器阵列,包括:

  • 血清素(Serotonin)传感器: 采用先进的“适体”(aptamer)作为识别元件,实现了对这种关键神经递质和肠道激素的高选择性检测。
  • 葡萄糖(Glucose)传感器: 基于酶反应进行检测,用于评估营养吸收和代谢健康。
  • pH值和离子强度传感器: 用于监测肠道的基本理化环境。
这种多路复用的能力,使得“PillTrek”能够绘制出一幅动态的、多维度的肠道化学图谱,这对于理解复杂的肠道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

图2 “PillTrek”的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及其性能(改编自论文图2)

图片说明:该图详细展示了胶囊前端的集成传感器阵列(a-e),并分别呈现了葡萄糖、pH、离子强度和血清素传感器在不同浓度下的精准响应曲线(f-j),证明了其优越的传感性能和可靠性。m图的选择性测试进一步表明,各个传感器对自己的目标物响应灵敏,而对其他干扰物“视而不见”。

 

03

 智能校准与活体验证

肠道环境极其复杂多变,对传感器的稳定性构成了巨大挑战。为此,研究团队为“PillTrek”设计了智能的实时校准机制,例如针对血清素传感器采用“双频比率法”来消除背景干扰,并综合pH、离子强度和温度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补偿,确保了在真实肠道环境中的检测精度。
 最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团队在兔子的活体模型中成功验证了“PillTrek”的全部功能。通过手术将胶囊植入兔子肠道,并经由导管向肠道内输送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血清素溶液,“PillTrek”成功地实时、连续监测到了这些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体外接收设备。X光片清晰地显示了胶囊在肠道内的位置和移动。

图3  “PillTrek”在兔子活体模型中的实时监测结果(改编自论文图5)

图片说明:该图是本次研究的“高光时刻”。它展示了在两只不同的兔子体内,“PillTrek”连续监测超过100分钟的数据。图表清晰地显示,在向肠道注入血清素(5-HT)和葡萄糖(Glu)后,胶囊测得的相应浓度(蓝色和红色曲线)随之精准上升,而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环境参数则保持稳定,完美证明了该设备在真实、动态的活体环境中进行多路生化监测的强大能力。

04

结论

总而言之,本文研究通过将尖端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材料科学融于一枚小小的胶囊之中,成功打造出“PillTrek”这一革命性的诊断工具。它将我们对肠道健康的认知,从静态、间接的推断,带入到了动态、直接、多维的实时监测新时代。这项技术不仅为胃肠病学、营养学、乃至神经科学(探索“肠-脑轴”的奥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利器,更预示着一个真正个性化的消化系统健康管理的未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只需吞下一颗智能药丸,就能获得一份关于自己肠道健康的、全面而详尽的实时报告。

▼参考资料

Min, J., Ahn, H., Lukas, H., Ma, X., Bhansali, R., Sunwoo, S.-H., Wang, C., Xu, Y., Yao, D. R., Kim, G., Li, Z., Hsiai, T. K., Emami, A., Jung, H.-T., & Gao, W. (2025). Continuous biochemical profiling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ing an integrated smart capsule. Nature Electronics.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5-01407-0.

END

撰文 | 张越青

编辑 | 刘帅

审核 | 医工学人理事会

扫码加入医工学人,进入综合及细分领域群聊,参与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推荐阅读

医工学人公众号征稿须知

Nature BME |  “眼底一张相,便知脑中险”:AI通过视网膜照片精准预测中风风险

HIT Webinar | [KCL 袁振] DeepSPV:面向临床需求的稀疏2D超声3D脾脏体积预测管道

Nature Medicine |  AI赋能的虚拟现实运动系统可干预青少年肥胖

点击关注医工学人

最新直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医工学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