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yst. Nanoeng. | 数字“切脉”:清华大学新研究让医生实现“悬丝诊脉”,远程感知心跳的细微搏动

星标“医工学人”,第一时间获取医工交叉领域新闻动态~



备用标题模板


传统的触觉感知,尤其是在中医脉诊中,是医生诊断的关键环节,严重依赖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物理接触。随着远程医疗的发展,如何跨越时空限制,让医生远程“触摸”到患者真实、细微的脉搏搏动,成为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9月16日,一项发表在国际顶刊《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上的研究,为远程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触觉再现系统,能以超过99%的惊人准确度,远程复制出人体脉搏的每一次搏动。这项技术有望让古老的中医“切脉”艺术,跨越时空限制,融入现代远程医疗体系。




01

远程医疗的“最后一公里”:触觉的缺失

远程医疗在近年来飞速发展,但始终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触觉。对于许多依赖触诊的医学领域,尤其是讲究“浮、中、沉”和“滑、涩、弦、紧”等细微脉象变化的中医脉诊而言,无法亲手触摸,就如同失去了诊断的“眼睛”和“耳朵”。

现有的触觉反馈技术,无论是笨重的电磁、气动装置,还是反馈力微弱的压电材料,都难以满足医疗诊断所需的高度灵敏和精确。如何创造一种足够真实的数字脉搏?这正是清华大学团队致力解决的核心难题。


02

创新核心:用电场“指挥”液体,创造“活”的脉搏

该团队的答案是一种全新的“电渗流液压”技术。在一个充满微小孔道的材料中,当施加一个微弱的电场时,液体中的离子便会像听从号令的士兵一样,开始定向移动,进而带动整个液体流动起来。这便是“电渗流”的魔力。它无需任何机械泵或阀门,就能产生精确可控的液压。

图1:远程脉搏诊断-脉搏触觉再现接口(PHRI)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研究团队基于此原理,设计了一个厚度仅有3.5毫米的紧凑设备。其内部由微电极、多孔玻璃纤维和一种特殊的电渗流体构成。当系统接收到患者的真实脉搏信号后,会将其转换为变化的驱动电压。这个电压精准地“指挥”着设备内的液体流动,推动表面的柔性材料产生微小的起伏和压力变化——一个与源头几乎完全相同的“数字脉搏”就这样被实时创造了出来。


03

性能超乎想象:快、准、真

实验结果证明,这套PHRI系统性能极为卓越。

极速响应:它的响应频率高达500Hz,足以捕捉并再现脉搏波形中最细微的颤动和转折。

力量充沛它能产生高达100mN的输出力,确保医生能清晰地感知到脉搏的力度。

高度保真:在与真实脉搏的对比测试中,两者波形的时间相关性系数达到了0.99,几乎是1:1的完美复刻。更重要的是,当模拟医生用不同力度按压时,该系统再现的脉搏压力变化与真实情况的误差极小,均方根误差低于1Pa。

这意味着,无论脉搏是强劲还是微弱,是平稳还是急促,PHRI系统都能精准地传达给远方的医生。

04

未来已来:从远程诊脉到元宇宙触感

文中提出的电渗流驱动和高保真触觉反馈技术,其核心原理在其他前沿科技领域也已有应用或正在探索。例如,在可穿戴辅助设备方面,一些先进的盲文显示器也开始摒弃传统的机械针脚,探索使用气动或液压微驱动阵列来形成可刷新的盲文点,这种方式可以使设备更轻薄、更安静。此外,电渗流泵本身作为一种超精密的流体驱动技术,早已是“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和微量药物输送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精确控制纳升级别的液体样本进行生化分析。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不止于中医现代化,它为所有需要远程触觉感知的领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帮助外科医生在远程手术中感受真实的组织反馈,到让工程师远程检查设备的微小振动,再到为元宇宙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虚拟触感,这项技术都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清华大学的这项工作,不仅让延续千年的“悬丝诊脉”传说以现代科技的方式得以实现,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万物皆可触”的远程交互新时代的到来。



▼参考资料

[1] Dong, K., Deng, W., Liu, Y. et al. Electroosmotic hydraulic-based haptic reproduction of human pulse with high accuracy for remote diagnosis.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11, 173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378-025-01042-x

END

编辑 | 郝娅婷

排版 | 张艳青

审核 | 医工学人理事会

扫码加入医工学人,进入综合及细分领域群聊,

参与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推荐阅读


医工学人公众号征稿须知



Science Robotics 焦点关注: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团队开发的假肢手在2024全球辅助技术大赛中夺冠



Light Sci. Appl. | 上交大 & 哈佛大学提出AI加持的下一代LED疗法:可穿戴或将成为植入人体的“智能诊疗师”



运动医学新物种:AI外骨骼Exia,颠覆还是炒作?

点击关注医工学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医工学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