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 加州大学研发“AI副驾驶”入驻大脑,人机协作突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瓶颈

星标“医工学人”,第一时间获取医工交叉领域新闻动态~



备用标题模板


长期以来,脑机接口技术承载着用思想直接控制机器的终极梦想。这项技术主要分为两条路径:侵入式接口通过手术植入大脑,信号精准但风险高昂;非侵入式接口则像一顶帽子戴在头上,通过头皮捕捉脑电信号,安全便捷但信号微弱、充满噪声,导致控制效果往往笨拙且不可靠。这使得非侵入式BCI在执行精细任务(如操作机械臂)时,长期以来都难以实现真正实用化的突破。


但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AI与BCI研究者Jonathan Kao和他的团队,为这一困境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研究成果本周发表于《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其核心思想并非试图从噪声中榨取更纯净的信号,而是为用户配备一位“AI副驾驶”(AI co-pilot)。



在这个新系统中,AI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信号解码器,而是一个主动的合作伙伴。它与人类用户实时协作,持续推断用户的意图,并辅助完成最终的动作。Kao解释道:“AI实质上是与BCI用户合作,试图推断用户希望实现的目标,然后帮助完成这些行动。” 这种“共享自主权”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系统对微弱脑电信号的解码依赖。


全文1739个字,听完大约需要4分钟~



01

从无法完成到93%的成功率

为了验证这一概念,研究团队设计了两项实验。首先,他们让包括一位部分瘫痪者在内的四名参与者,尝试使用传统的非侵入式BCI将电脑光标移动到指定位置。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者都能完成大部分任务。然而,当“AI副驾驶”介入后,他们完成任务的速度和成功率都显著提升,其中一项屏幕任务的表现甚至比单独使用BCI时好上四倍。


更令人震撼的成果来自于机械臂控制实验。研究要求参与者操控机械臂抓取不同颜色的积木,并将其移动到桌上的标记点。对于那位部分瘫痪的参与者而言,使用传统的非侵入式BCI时,他完全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然而,在AI副驾驶的协助下,他的任务成功率飙升至惊人的93%。其他没有瘫痪的参与者在使用该系统后,任务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结果清晰地表明,AI协作模式不仅优化了BCI的性能,更是让原本不可能的精细操作变为了现实

02

深度分析:在“辅助”与“支配”之间寻找平衡

香港大学电气工程师Zhengwu Liu评论称,这项研究“是实现更强大人机混合系统的好方法”,有望极大改善残疾人士的生活品质。然而,这项充满希望的技术也引出了一个核心的伦理与技术挑战:在人与AI的共生中,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者


墨尔本大学的神经学家Mark Cook对此提出了关键的警示:“共享自主权绝不能以牺牲用户自主权为代价。” 他担心,AI的干预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覆盖或误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尤其是在控制假肢等与身体紧密相关的外部设备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这触及了人机交互领域一个深刻的议题——控制权的归属。


有趣的是,Kao团队的研究也侧面印证了这一担忧。Kao透露,参与者们明确表示不喜欢那些AI过度介入的版本,例如当AI完全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轨迹时,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失控感。这说明,BCI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任务的成功,更是要让用户感觉到“这是我自己意志的延伸”。成功的辅助是透明的、直觉的,而失败的辅助则变成了恼人的支配。


03

总结与展望

这项研究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其技术突破,更在于它揭示了未来BCI发展的核心方向:开发更复杂、更懂人心的AI副驾驶。未来的AI需要学会的,不仅仅是预测一个动作的终点,更要理解人类在操作过程中的犹豫、修正和细微意图,在提供无缝帮助的同时,将最终的决定权和控制感始终交还给人类。


展望未来,这种“AI副驾驶”的理念同样可以被应用到信号更精准的侵入式BCI中,有望解锁对高级假肢甚至瘫痪肢体更为复杂、自然和流畅的控制。这项工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来——机器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与我们心意相通的合作伙伴,帮助我们跨越生理的障碍,重新获得与世界互动的自由。而通往这一未来的道路,始于在这人机共舞的精妙平衡中,找到那个完美的节拍。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2789-z

END

编辑 | 刘帅

排版 | 张艳青

审核 | 医工学人理事会

扫码加入医工学人,进入综合及细分领域群聊,

参与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推荐阅读


医工学人公众号征稿须知



求贤帖 | 医工学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招募公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韩国科学技术院团队开发智能皮肤贴片能“尝出”你的汗水,即时绘制健康图谱



HIT Webinar | [潘家臻 TUM)] 大语言模型迈入“推理时代”:医学语境下的现状、评估与展望


点击关注医工学人

最新直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医工学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