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医工学人”,第一时间获取医工交叉领域新闻动态~

对于全球数百万遭受慢性神经痛(如幻肢痛)折磨的患者而言,疼痛的发作往往是散发、不可预测且剧烈的。传统的止痛方法,无论是药物镇痛还是物理治疗,其响应时间往往以分钟甚至小时计,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剧痛。虽然高频电刺激已被证明能有效阻断神经信号,但如何实现一个可按需、实时、无创激活的植入式控制系统,一直是该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

1)核心创新:用“光”作为神经阻断的遥控器
该技术的核心是一个可拉伸的有机光电晶体管,它被设计成一个微型、柔软、可植入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极为巧妙:
无线激活:操作者只需从体外用一个安全的近红外(NIR)光(波长808nm)照射植入设备所在的皮肤区域。由于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因此这一过程完全无创。
光电转换:植入体内的光电晶体管在接收到近红外光后,会立刻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神经阻断:该电信号进而控制一个集成的振荡电路,产生高频(5-50 kHz)的交流电。当这个高频电流通过柔性电极施加在目标神经(如坐骨神经)上时,便能有效“麻痹”神经,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递。 整个过程实现了从外部光照到内部神经调控的无线、实时联动。

图1:近红外光控疼痛缓解系统的概念与设计
图片说明:该图全面展示了本研究的设计理念。b图描绘了体外近红外光如何激活植入皮下的柔性光电晶体管控制器,从而产生高频电流,阻断由肢体末端向上传递的疼痛信号。a图则揭示了其核心光电晶体管的材料与结构设计,特别是IDTBT /Y6异质结的运用。(改编自论文图1)
2)材料科学的巨大突破:超高灵敏度的有机“慧眼”
要实现深层组织下的光控,对光电晶体管的灵敏度要求极高。研究团队通过分子工程,将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非晶态聚合物IDTBT和高效非富勒烯受体Y6——巧妙地结合,形成了一个“体异质结”(BHJ)活性层。这一组合堪称“天作之合”:
超高探测率:它实现了高达 9.4times1013 Jones的探测率,对极其微弱的近红外光(10−4textmWcm−2)也有响应,足以探测到穿透10厘米组织的微弱光信号。
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整个器件被封装在柔软、可拉伸的SEBS材料中,能够承受高达50%的拉伸和上万次弯折,并可在模拟体液中稳定工作超过一个月,展现出卓越的体内应用潜力。
3)速度与精度的革命:毫秒级、可调控的疼痛抑制
这项技术最令人震撼的是其前所未有的响应速度和精准调控能力。
毫秒级响应:在大鼠坐骨神经模型上,从外部施加光照到神经信号被完全抑制,整个过程的延迟时间仅为十几毫秒。这比人类感知疼痛的速度还要快,意味着患者在感觉到疼痛的瞬间,理论上就可以将其“关闭”。
强度可调:通过简单地调节体外近红外光的强度,就可以精确地控制内部产生的高频电流频率(从1-50 kHz),从而实现从轻度缓解到完全阻断的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图2:光控神经信号抑制的活体验证(改编自论文图4)
图片说明:该图展示了在大鼠模型上进行的活体验证。c图显示,通过调节外部光照强度,可以控制对电刺激引起的腿部反射动作的抑制程度。d图和e图则通过记录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s),定量地证明了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神经信号的抑制率可高达96.5%,几乎完全阻断了信号传导。
4)清醒动物模型的成功验证:从信号阻断到行为改变
为了证明其真实的镇痛效果,研究团队在清醒的大鼠上进行了经典的“von Frey”触觉疼痛测试。结果显示,在没有光照时,大鼠对约40克的针刺力就会产生缩爪反应;而在施加了100 mW/cm²的近红外光后,其疼痛阈值飙升至166.5克,几乎完全消除了对疼痛的感知。这雄辩地证明了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实时地消除痛觉。

图3:清醒大鼠疼痛行为学测试结果(改编自论文图5)
图片说明:该图展示了在清醒大鼠上进行的疼痛行为学测试。b图通过一系列照片,直观显示了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大鼠对相同刺激力的反应截然不同。c图和d图的定量分析曲线则清晰地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诱发疼痛所需的物理力量(疼痛阈值)显著提高,证明了其强大的镇痛效果。
总而言之,《用于一键激活疼痛缓解的高灵敏度可植入近红外光电晶体管》这项研究,是生物电子学和疼痛医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它通过将尖端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创新的神经调控策略相结合,成功地将复杂的镇痛需求简化成了一个简单、直观、即时的“光控”操作。
这项技术的进步是多维度的:它不仅在响应速度上实现了对传统疗法的碾压式超越,更在按需调控和无创激活方面展现了巨大的临床优势。它为开发新一代非药物、无成瘾性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蓝图,有望在未来让数百万患者摆脱突发剧痛的困扰,真正实现“我的疼痛我做主”。
[1] Jia, L., Shi, L., Li, Z., Ge, Y., He, Z., Wang, W., Wang, W., Mei, X., Zhan, Z., Ye, D., Wang, D., Liu, L., Dai, X., Zou, Y., Li, J., Zhang, F., Zhang, L., Di, C.-a., & Zhu, D. (2025). Highly-Sensitive Implantable NIR Phototransistor for One-Click Pain Relief Activ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250772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07725
END
编辑 | 张越青
排版 | 张艳青
审核 | 医工学人理事会
扫码加入医工学人,进入综合及细分领域群聊,
参与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推荐阅读
Nature Communications | 脑机接口新突破:意念操控机械手,直达指尖的精准!
点击关注医工学人
最新直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医工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