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
医工学人
The Innovators
1. 世卫组织的新报告指出,控烟措施现能保护61亿人;
2. Nature | 肥胖药物有望治疗一种新疾病:偏头痛;
3. Nature Medicine | 基于 AI 的 CT 平扫成像进行胃癌大规模筛查;
4. Ultrasound Med. Biol. | 基于超声、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放射组学模型预测桥本甲状腺炎分期;
5. Nature Neuroscience | 闭环电刺激可防止局灶性癫痫进展和长期记忆障碍;
6.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 数字医疗保健中软生物电子的材料设计和集成策略
医工简报音频内容已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平台上线,欢迎订阅收听~

行业动态

2025 年 6 月 23 日(世界烟草控制大会期间)由 WHO 发布的重要报告指出,自 2007 年以来,已有 155 个国家至少全面执行了一项 WHO 提倡的 MPOWER 控烟措施,至今全球 61 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 75%)得到了至少一项严格控烟政策的保护,而 2007 年这一数值仅为 10 亿人who.int+14who.int+14linkedin.com+14。
MPOWER 所涵盖的六项关键措施包括:1. 监测烟草使用及控烟策略;2. 制定全面无烟公共场所法律;3. 提供戒烟支持服务;4. 通过包装警示标签和媒体宣传提高意识;5. 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6. 提高烟草产品税收亮点成果包括:1. 110 国实施“图形健康警示”包装(覆盖全球 62% 人口)2. 4 国(巴西、毛里求斯、荷兰和土耳其)全面落实全部六项措施;3. 7 国接近完成(仅差一项措施)。与此同时,报告也指出两大挑战:1. 仍有 40 个国家未达到最佳实践标准;2. 超过 30 国允许销售不带健康警示标签的卷烟;3. 日趋普及的电子烟、加热烟和含尼古丁制品的监管不足,许多未被覆盖。WHO 强调,尽管 MPOWER 战略在过去多年已覆盖数十亿人并显著降低烟草危害,但仍需加强执行、持续提升控烟力度,特别是应对行业干预,补齐漏洞,并推动更多国家全面落实控烟措施以实现长期健康目标。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23-06-2025-tobacco-control-efforts-protect-6.1-billion-people-who-s-new-report
临床综合

2025年6月23日, Nature 新闻文章指出(报告于6月21日欧洲神经学会年会):一种用于肥胖和2型糖尿病治疗的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liraglutide),在一项小规模临床试验中,令患有肥胖并伴慢性偏头痛的31名患者的月均发作次数减少近50%。这也是首次将GLP‑1家族减重药用于偏头痛治疗的临床尝试。尽管该试验缺乏对照组,尚无法排除强烈的安慰剂效应,但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可能通过降低颅内压或抑制脑部炎症来缓解头痛。研究者建议下一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其在治疗偏头痛中的作用。
医学人工智能

6月24日Nature Medicine 发布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院 (HIM) 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团队开发的一款名为 GRAPE(Gastric Cancer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 with AI)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通过非增强CT图像实现大规模胃癌筛查。研究分三阶段开展:
- 模型构建与验证(2006–2024 年):使用中国两家中心共3 470例胃癌与3 250例非胃癌数据训练,内部验证AUC为0.970(敏感度85.1%、特异度96.8%),在16家中心共1.8万例外部队列中AUC为0.927。
- 与放射科医师对比:13位放射科医师评估297例CT时,GRAPE表现更优(AUC约0.92 vs. 医生0.76–0.85),辅助医生后敏感度提高6.6%、特异度提升13.3%。
- 真实世界应用(2018–2024 年,78 593例CT):
- 区域医院中,GRAPE标记的高风险人群中胃癌检出率为17.7–24.5%,约24–27%为早期(T1‑2)病例;
- 综合癌症中心中,高风险者胃癌检出率为12.1%,许多为无症状患者,部分病例比常规检测提前6个月被GRAPE发现。
结论强调:GRAPE 有望利用常规非增强CT作为一次性、低成本且高覆盖的筛查工具,显著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辅助医生决策,但仍需通过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确立其在临床筛查中的作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785-6
医学成像技术
康复(神经)工程 6月23日,Nature Neuroscience 发表的研究表明:研究者开发了一种闭环电刺激系统,它能够实时检测并干预癫痫“发作间异常放电”(IEDs)。在一种持续性局灶性癫痫的电击成瘾小鼠模型中,这种系统一旦捕获到IED,就立刻对相关脑区施加微电流干预,有效抑制了病理振荡耦合,减轻了同步爆发式神经放电,并阻止了癫痫活动扩散至额外脑域。这一策略首次表明,不仅控制癫痫发作,针对间歇性放电的主动干预也能改善癫痫网络功能紊乱,为未来的抗癫痫治疗(包括认知功能保护)提供新路径。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5-01988-1 生物材料 生物电子学的进步正在将重点从院内疾病诊断和治疗转移到家庭持续预防保健,从而彻底改变传统医疗保健。这种转型集成了实时健康监测和即时介入治疗,并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管理策略。然而,刚性生物电子器件和软生物组织之间的机械失配带来了重要的挑战,尤其是在长期应用中,包括粘附不良、组织退化、高噪声水平、信号干扰和设备不稳定。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软生物电子学(利用高性能、组织模拟和机械柔软材料)已成为一种颠覆性的解决方案。该综述重点介绍了软生物电子材料设计和系统级集成策略的进步,推动了下一代数字医疗保健技术的发展。文章对材料设计方法进行分类,介绍软生物电子学的制造技术,并探索集成方法。此外,还展示了可穿戴和植入式软生物电子学的应用,展示了它们在持续健康监测和治疗干预方面的潜力,最终实现闭环健康管理。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8-025-00819-w END 内容 | 罗虎 张艳青 员蓉 郝娅婷 编辑 | 黄丹青 审核 | 刘帅 罗虎
扫码添加医工学人负责人微信,进入综合及细分领域群聊(国内外医工交叉领域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专家学者、硕博士、工程师、企业家等),参与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推荐阅读
点击关注医工学人 最新直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医工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