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简报 | 糖尿病设备使用说明需要从纸质过渡到电子;用于小儿眼科的可穿戴健康设备

星标“医工学人”,第一时间获取医工交叉领域新闻动态~

6.16‍‍‍‍‍‍‍‍

医工学人

The Innovators

1. npj digital medicine | 糖尿病设备使用说明需要从纸质过渡到电子

2Nature | 呼吸方式就像一个指纹,可以识别身份
3. npj digital medicine | 生成式AI语音助手将如何改变医疗行业;

4. Med. Image Anal. | 手术机器人器械姿态估计基准:SurgRIPE挑战赛 
5. 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6. npj digital medicine | 用于小儿眼科的可穿戴健康设备
7. Nature materials | 混合水凝胶-细胞外基质支架识别心脏衰老的生化和机械特征;

医工简报音频内容已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平台上线,欢迎订阅收听~

 行业动态  

npj digital medicine | 糖尿病设备使用说明需要从纸质过渡到电子
 

欧盟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机构现在允许将电子使用说明 (eIFU) 与医疗器械的纸质使用说明 (IFU) 一起分发。然而,在数字健康时代,实施 eIFU 以取代纸质 IFU 仍然存在挑战。6月13日,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系统阐述了影响可穿戴糖尿病设备从纸质 IFU 过渡到 eIFU 的监管、消费者和环境因素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746-025-01720-0

临床综合

Nature | 呼吸方式就像一个指纹,可以识别身份

6月12日,在《Nature》发布一篇报道表示,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呼吸模式对他们来说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提供了一种识别个人的方法,还提供了一种识别他们的一些身体和心理特征的方法。一组研究人员测量了 97 名健康人 24 小时的呼吸,发现他们可以仅从呼吸模式中以相对较高的准确性识别参与者。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些模式可能与体重指数 (BMI) 以及抑郁和焦虑的迹象相关。呼吸与大脑密切相关。每一次吸气和呼气都经过协调,以提供大脑管理身体系统所需的氧气。Sobel 和他的团队想知道:如果每个大脑的功能都不同,那么每个人的呼吸难道不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吗?为了测试这一点,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定制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记录通过每个人鼻孔的气流。该设备安装在脖子后部,鼻子下装有管子,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跟踪他们的呼吸,包括他们醒着和睡着时的呼吸。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835-0

医学人工智能

npj digital medicine | 生成式AI语音助手将如何改变医疗行业

生成式AI语音助手——由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对话系统,能够实时理解和生成自然语音——有望彻底改变医疗系统与患者的互动方式。尽管技术和实施挑战仍然存在,但通过精心的设计、严格的验证和负责任的部署,生成式AI语音助手可能成为医疗团队的重要延伸,以以往受限于人力资源的方式扩大临床医生和医疗系统的服务范围。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746-025-01776-y

医学成像技术

Med. Image Anal. | 手术机器人器械姿态估计基准:SurgRIPE挑战赛 
手术器械精准的6自由度姿态估计是实现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RAMIS)自动化的关键。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提出SurgRIPE挑战赛及配套数据集,创新性地设计了数据采集流程,数据集包含大号持针器(LND)和马里兰双极钳(MBF)两种器械在有无遮挡场景下的内窥镜视频、真值姿态及分割掩码,是首个专注于手术场景6DoF器械姿态估计的公开数据集。最优方案IGTUM(YOLOv5检测 + SurfEmb姿态估计)在遮挡场景下平均ADD显著优于其他方法。实验表明,引入真实手术环境约束的数据集能有效驱动鲁棒算法的开发,优胜方案可在单GPU上训练,其先进算法有望集成到手术机器人系统中,推动更精准、自主的手术操作。

https://doi.org/10.1016/j.media.2025.103674

康复(神经)工程

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等,成功开展了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团队研制及生产的神经电极,是目前全球最小尺寸、柔性最强的神经电极,截面积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5到1/7,柔性超过百倍,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脑组织的损伤。该超柔性神经电极具备高密度、大范围、高通量、长时间的稳定在体神经信号采集能力,已相继完成在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人脑中长期植入及稳定记录验证,为植入式脑机接口前端电极组织相容性差和信道带宽窄的关键瓶颈,提供了开拓性的解决方案。该团队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是国内唯一获得注册型式检验报告,且可以长期稳定采集到单神经元Spike信号的脑机接口系统。其毫秒级、单神经元水平的神经信号捕获特性,为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神经电信号数据基础。

 https://www.cas.cn/syky/202506/t20250614_5073157.shtml

可穿戴技术

npj digital medicine | 用于小儿眼科的可穿戴健康设备

儿科眼科医生的短缺为利用现有工具并重新构想护理服务以支持这一患者群体提供了机会。通过与眼睛直接连接,可穿戴健康设备可以对某些眼部状况进行局部且可能更准确的评估。除了早期检测之外,可穿戴健康设备(可穿戴设备)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数据,并作为标准临床或手术解决方案的辅助治疗。重点介绍了针对常见儿科眼病类别的可穿戴设备的一些创新:屈光不正、斜视、干眼症和青光眼。除了将预防医学与眼科相结合外,可穿戴设备还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解决研究问题和改进设备开发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746-025-01718-8

生物材料

Nature materials | 混合水凝胶-细胞外基质支架识别心脏衰老的生化和机械特征

心脏组织的细胞外基质重塑是导致年龄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和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这种重塑是多方面的,包括生化组成、结构和力学的变化,使我们对细胞外基质特性如何以及哪些导致功能失调状态的理解变得模糊。该研究介绍了一种脱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合成水凝胶杂交支架,它在体外独立地赋予培养细胞两种不同的基质特性——配体呈递和刚度,从而可以识别它们在心脏衰老中的特定作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5-02234-6

END

内容 | 罗虎 张艳青 员蓉 郝娅婷

编辑 | 余帆

审核 | 刘帅 罗虎

扫码添加医工学人负责人微信,进入综合及细分领域群聊国内外医工交叉领域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专家学者、硕博士、工程师、企业家等,参与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推荐阅读

医工学人公众号征稿须知

医疗科技评论 | 纳米“火花”点亮失明世界:碲纳米线视网膜修复技术带来新希望

医工简报 | 应用于胸部X光检查的完全开放AI基础模型;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远程水合与健康管理

医疗科技评论 | 脑机接口解码复杂手部运动意图:从神经编码到高精度康复范式与临床转化前景

点击关注医工学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医工学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