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医工学人”,第一时间获取医工交叉领域新闻动态~


招生|招聘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集成电路学院江智课题组拟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数名。

研究方向
柔性电生理器件及集成系统、柔性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系统、柔性无线传输器件及集成系统、聚合物封装、电学模拟仿真计算等 (以上方向均面向体表可穿戴、体内可植入器件及系统)。
硕博研究生招生信息
课题组每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多名,有以下研究经历的硕士研究生优先:微电子加工、生物电生理相关研究、集成线路设计、电学模拟仿真计算等。除此之外,优秀生源有机会尽快申请考核入学,具体政策可参照(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优秀生源快响行动,https://yzb.hit.edu.cn/2023/0609/c8824a313710/page.htm)。
课题组每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3名,热爱科研的推免生优先。
希望学生能具备以下特征:
1.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并选择的未知之中。
2. 具备一定的勇气和毅力,遇到难题能够选择坚持,且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3. 具备适当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有意向的同学请将个人简历(需包含教育/工作经历、项目/学术成果等信息)、成绩单、个人陈述(如申请原因、研究兴趣、研究特长、研究计划、职业规划等)等相关材料发送到邮箱:jiangzhi@hit.edu.cn,邮件主题为:“姓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毕业院校及专业”。
研究助理招聘信息
课题组每年拟招收研究助理数名,有以下研究经历的硕士研究生优先:高分子、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模拟仿真。
待遇:
参照学校学院政策,可议。
应聘说明:
1. 请将详细个人简历(基本情况、教育和工作经历)发送至:jiangzhi@hit.edu.cn。
2.邮件主题为:“姓名-应聘研究助理-毕业院校及专业”。
3.应聘者邮件会收到及时回复。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招聘信息
课题组长期招收博士后,根据项目不定期招聘助理研究员,欢迎有以下研究背景的博士:生物医学、高分子、集成系统、光电器件、机械、封装等。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应聘条件:
1.已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应届博士研究生。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科研工作,吃苦耐劳、积极向上。
3.良好的写作能力。
工资待遇:
提供丰厚的博士后薪资(26-42万/年)+五险一金+科研成果奖励+深圳市人才公寓或政府租房补贴+年节福利+体检费等。优秀博士后还可申请校优秀博士后,广东省珠江人才博士后等附加待遇。
国(境)外机构联合培养与交流(带薪):经本人申请,合作导师推荐,可带薪赴国(境)外机构进行交流合作。
详情请参照:https://www.hitsz.edu.cn/job/view/44.html
应聘说明:
1. 请将详细个人简历,包括个人简介(基本情况、教育和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成果(论文、专著、专利、获奖等)、研究内容简介、未来研究兴趣、以及其他能体现个人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相关资料发送至:jiangzhi@hit.edu.cn。
2.邮件主题为:“姓名-应聘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毕业院校及专业”。
3.应聘者邮件会收到及时回复。
导师简介
课题组PI江智博士(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具有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背景,本、硕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为田艳红教授),2020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得电子工学博士(导师为Takao Someya教授),同年入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并开展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陈晓东教授),于2024年3月入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详情: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Zhi-Jiang-10
江智博士的研究出发点为面向实际应用的柔性电子器件及集成系统,尤其关注器件的长期稳定性,展开了器件结构、材料优化、力学结构、系统集成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包括Nat. Electron.、PNAS、Adv. Mater.、Joule等多篇(一作及共一),曾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全球500人)、日本理化研究所Ohbu研究激励奖(每年仅2名)等奖项。
江智课题组将聚焦于柔性传感集成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将涉及电学/力学结构设计、材料合成、集成线路设计、生物医学等多门学科,研发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可穿戴、可植入的柔性传感系统。课题组鼓励成员发挥自己所长并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支持跨领域合作及不同领域的观点融合及创新,致力于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代表性著作
柔性可穿戴、可植入方向:
1. Zhi Jiang, Kenjiro Fukuda*, Xiaodong Chen*, and Takao Someya*, et al. A 1.3-micrometre-thick elastic conductor for seamless on-skin and implantable sensors, Nat. Electron. 2022. (Highlighted by prof. Wei Gao’s group (News & Views) and the editor (Editorial) from Nature Electronics. Nature Electronics, 2022; Nature Electronics, 2022)
2. Zhi Jiang, Kenjiro Fukuda*, Takao Someya* et al. Highly Stretchable Metallic Nanowire Networks Reinforced by the Underlying Randomly Distributed Elastic Polymer Nanofibers via Interfacial Adhesion Improvement, Adv. Mater. 2019. (Selected as Frontispiece)
柔性光电子器件方向:
1. Zhi Jiang, Kenjiro Fukuda*, Takao Someya* et al.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photovoltaics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doping-induced stable interfac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0, 117(12): 6391-6397. (Picked up by 12 news outlets)
2. Zhi Jiang, Kenjiro Fukuda*, Takao Someya*, et al. Reverse‐Offset Printed Ultrathin Ag Mesh for Robust Conformal Transparent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Photovoltaics[J]. Adv. Mater. 2018. (Selected as Frontispiece)
3. Zhi Jiang, Kenjiro Fukuda*, Takao Someya*, et al. Durable Ultraflexible Organic Photovoltaics with Novel Metal‐Oxide‐Free Cathode[J]. Adv. Funct. Mater. 2019.
4. Wenchao Huang#, Zhi Jiang#, Kenjiro Fukuda*, Takao Someya* et al. Efficient and Mechanically Robust Ultraflexible 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Mixed Acceptors, Joule 2020.
END
关注“医工交叉前沿技术”,可进入医工学人交流群

医工学人小助手微信(申请时请备注个人信息)
推荐阅读
点击关注医工学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医工学人